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中国通号承建的徐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为农历庚子年画上了句号。徐连高铁开通后,实现了徐州至连云港最快45分钟的车程,形成了南京、郑州和济南2小时“高铁交通圈”,结束了沿线邳州、新沂、东海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
徐连高铁是“十四五”长三角铁路建设迎来的首个重要节点,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徐州枢纽联通京沪高铁、郑徐高铁、徐盐高铁,在连云港地区联通青盐铁路和连镇高铁。徐连高铁建成通车后,陆桥通道从连云港至乌鲁木齐将全线贯通,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快速铁路网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推苏北鲁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连云港至徐州铁路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地区,东起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至江苏省徐州市。全线设连云港徐连场、东海县徐连场、新沂南、邳州东徐连场、大许南、后马庄(既有)、徐州东京沪场(既有)共7个车站,连云港联络线设沈圩线路所(已配合青盐铁路开通运营)。中国通号承担了全线通信、信号专业及连云港徐连场-新沂南站的房建专业施工任务。
为打造徐连精品工程,参建项目部自进场以来,严格执行上海局集团公司、徐州枢纽指挥部及上级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紧紧围绕“精品徐连 精细四电”的工作目标真抓实干,精心安排、合理规划施工组织,以筑牢工程安全防线为首要任务,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按期开通。
以“四电”施工工艺改进为主攻方向,成立徐连高铁创新工作室。积极研发新工艺、采用新技术,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工程建设的第一动力。参建职工以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通信专业形成光缆接头盒内增加芯片定位等10项工艺创新;信号专业形成组合柜侧面固线项接口优化与工艺创新措施。
建设过程中,全体人员秉持“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建设理念,建设团队通过优化接口、全过程推行二维码、VR、BIM等创新手段正向指导施工,助力工程建设向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转型。同时,将建设中亮点归纳总结,形成“徐连高铁精益化展厅”,与兄弟单位共同进行工艺研讨。
同时,实施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质量提升路线,实现了智能工装推广应用的新突破,确保了安全质量有序可控,工程项目一次成优。
联调联试期间,参建项目部组织全员学习有关徐连高铁联调联试的各项管理规定要求,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执行“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规定,确保新建徐连高铁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期间行车及人身绝对安全。
试运行期间,参建项目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每个车站配备驻站人员、应急人员,技术人员随时待命,召开运行试验日例会,处理应急事故;备足备品备件,以防设备问题及时更换;临时调度台派专人盯控,实时监控列车运行时间地点,及时与现场沟通。
在通信专业施工中,有两大主要重难点施工。一是徐连高铁正线两头涉及连云港站、徐州地区施工属于营业线施工范畴,施工环境错综复杂,安全系数低;二是通信各系统接入上海局施工,影响范围大,牵扯面广。加上全线战线长、工点多、时间紧等不利因素,项目部就施工方案及人员安排,与厂家、通信段、建指等多家单位开会探讨,及时调整方案,查漏补缺,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确保徐连高铁通信工程如期完成。
同时,主动出击,根据大节点倒排各项重点、难点施工工期,及时部署施工及过渡方案,与设备供应商联系、沟通抢定物料,合理规划施量、编排每日施工计划,与站前、房建、电力专业确定槽道、房屋、外电交付节点等一系列措施,为后续通信设备如期进场施工、光电缆顺利引入成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许南站作为临时新增车站,业主要求与正线同步开通,接到此施工任务后,项目部积极响应,立即组织、规划,在全线工期吃紧、现场交叉施工严重、安全系数低等不利因素下,从10月22日通信设备进场到11月10日,不到20天,顺利完成大许南站室内外设备安装配线、光电缆敷设引入成端、设备单机加电调试等一系列施工工序。11月10日,传输、数据网等系统全部成功接入上海局集团,徐连高铁通信工程涉及的6个车站、40个独立基站、9个中继站、14个区间所亭传输、数据网等系统全部施工完毕,通信通道全线拉通,为其他专业调试、测试铺平了道路。
在信号专业施工中,徐连高铁接入连云港站与徐连高铁接入后马庄站也成为了一大施工“拦路虎”,属于III级重点施工。为保障此次施工顺利开通,承建项目部积极组织100余名职工,兵分两路,同时根据不同施工内容,细化组别,每组职责明确,部署周密。
由于施工点内涉及连云港站、徐州东京沪场、徐州东徐兰场、徐州东线路所、徐盐线等多个站场及上海局集团公司CTC中心,涉及到的站段有上海局徐州电务段、徐州工务段、徐州供电段、上海电务段、上海通信段及济南局等,此次施工协调工作量大、难度髙,影响范围广泛,室内拆改配线、室外应答器位置、报文修改以及各系统软件换装工作量大,施工作业面多。
针对实际情况,项目部提前与配合单位充分沟通,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细化工作量,责任到人,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点前的各项试验,筹备各种应急材料,专人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多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与现场确认,制定风险卡控表,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在室外施工中,本次应答器更换数量多,为避免报文错误,在安装前安装后安排多重复核,确保报文正确。11月20日,完成两项开通任务,传来“双捷报”,参建项目部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工作作风获得了设备接管单位与业主的高度赞扬。
施工过程中,中国通号建设队伍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为基础,在徐连高铁施工中进行了工艺优化,提炼总结出24点工艺创新亮点,为质量成优奠定基础。
创新光电缆引入间布局:进行A、B平面分区,提高上下行光缆查找效率,增加光缆去向一览表,提高直观性,便于后期查找、维护、检修。
光缆接头盒加装芯片定位:通信线路光缆接头盒内加装定位芯片,并在芯片内录入接头相关信息,通过手持扫描终端可精准定位接头盒位置,缩短接头盒查找时间,提高维护效率。
ODF正面增加尾纤防护罩: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尾纤碰撞损伤,智能ODF配线单元正面增加透明尾纤防护罩,提升美观度,减少故障率的发生。
室外铁塔馈线接地改进:室外铁塔馈线接地处采用拉链式热缩管防护,更有效的起到防水作用。同时减少人工投入,节约成本,便于安装。
创新铁塔控制箱引入方式:铁塔控制箱改变了以往的下引线方式,取消原始光电缆收容箱,外表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节约成本,便于安装。
机房内功能分区:进行通信机房内功能分区。设立独立光电缆引入间,取消传统引入井的方式。机房内整体达到光电缆引入区、配线区、设备区、电源区等区域的分割,设备安装进行A、B平面布置,便于设备管理单位的维护需求。
运用BIM合理规划下线口位置:根据各类缆线功能和走线路由,利用BIM合理规划走线架布局及下线口位置,避免走线改进馈线接地
馈线接地:采用电桥与避雷器直接对接代替原耦合器+1/2跳线+避雷器连接方式,减少接头数量,降低故障率。
优化接地端子预留:优化桥梁、路基段信号箱盒以及无砟道床转辙机、密检器接地端子预留位置,减少分支地线的布放及防护,提高设备接地性能,节约成本。
优化密检器及道岔融雪加热条尾缆布放方式:采用穿预埋过轨管进行布放,过轨管由站前施工单位在轨道板浇筑时进行预埋。布线美观,减少布线防护、固定工作量,节约成本。
优化分支电缆槽道预留:协调站前单位增加综合维修工区、股道分割处设备等分支电缆槽道,减少分支电缆沟开挖及电缆防护工作量。
实行强弱电分离过轨实行强弱电分离过轨:融雪电缆、信号电缆采用分井过轨,有分支地线的地方增加过轨管数量,减少隔离防护工作量。
优化网络接口柜布局:优化网络接口柜布局:将配线端子层装于机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