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联合会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
下半年电力消费走势如何?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在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经济平稳运行、气温偏高、新基建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支撑下半年全国电力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考虑到高基数因素,下半年全国电力消费增速将比上半年有所放缓,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稳定在5%左右,全年增速呈“前高后稳”态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对能源及电力改革作出了明确部署。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对于电力行业,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分月份来看,今年1~2月、3月、4月、5月、6月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0%、7.4%、7.0%、7.2%、5.8%。1~2月受低温、闰年、上年同期低基数叠加影响,电力消费呈两位数增长;3、4、5月电力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6月受部分地区气温低于上年同期等因素影响,电力消费增速有所回落。
此次发布会上,中电联首次发布了全国电力消费和供应系列指数。2024年6月,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29.4,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29.4%,年均增长6.7%。6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指数分别为141.6、120.2,年均增速分别为9.1%、4.7%,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累计增幅超过四大高载能行业21.4个百分点,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
中电联统计与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吴立强表示,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电力消费数据是跟踪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通过编制电力消费系列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主要产业行业电力消费情况,从而反映相关产业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另一方面,电力供应系列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电源绿色转型发展情况。
关于下半年电力消费增速走势,蒋德斌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随着一系列宏观政策逐步落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内生动能继续修复,部分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综合考虑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现阶段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当前经济发展态势,预计2024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也支撑电力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用电负荷占全国最大用电负荷比重达到三成,部分省份比重甚至超过40%,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蒋德斌表示,气象部门预计今年盛夏(7月~8月),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高温天气将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加,预计今年夏季全国降温用电负荷将达到4.2亿千瓦至4.5亿千瓦。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快速发展也成为电力消费的重要支撑因素。近年来,我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快速发展,促进这些领域用电量快速增长。
比如,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处理、云存储、、云加工等互联网数据服务2018~2023年用电量年均增长28%,今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长3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快速建设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同期用电量年均增长79.4%,今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速继续高达63.7%。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91.7万个,根据测算,这些5G基站一年的耗电量为928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所耗电量增加234亿千瓦时,增长33.7%。
中电联表示,综合判断,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左右。受2023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2%,比当年上半年增速提高3.2个百分点)等因素影响,今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预计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4.5亿千瓦左右,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
在“双碳”目标全面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当下,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行动尤其凸显基础性、迫切性,而电力系统作为能源供给体系的核心,是践行“双碳”战略的主力军。电力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是使逐步适应低碳转型发展的需要,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方向演进,以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中国曾启动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16字方针。2015年又推出新一轮电改,核心思想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管住自然垄断属性的输配电网,放开发电侧和配电侧,目标是建立真正的电力市场,通过供需双方交易确定电价,并通过电价引导市场需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积极培育配售电、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经营主体,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截至2023年底,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已超4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分析,推进包括电网企业在内的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企业独立运作,一直是近些年的改革方向。二十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推进和深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这些具有资源垄断属性的企业不应参与市场竞争,就需要保证它们在政府有效的监管下,保持高效、独立的运行。
张琳在发布会上表示,改革的着力点应聚焦以下几个关键:一是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国家层面“1+N”基础规则体系和电力市场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多层次市场间有序衔接、协同运行。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内余缺互济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跨省跨区优先发电计划逐步转为中长期合同,提高跨省跨区交易的市场化程度。
二是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深化省内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推动中长期市场分时段形成价格并开展结算。规范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现货市场逐步转入正式运行。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增加体现系统灵活调节价值的备用、爬坡等辅助服务交易品种。
三是有序推动进入市场。明确新能源参与市场方式和路径,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健全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制度,探索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落实到终端用户。健全绿电、绿证交易机制,引导各方合理承担新能源消纳责任及成本。
《决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当下,解决大规模的新能源上网消纳难题迫在眉睫。科学研究院预测,2024年新能源利用率或将降至95%以下,为近六年来首次下滑至95%以下。
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17项举措,旨在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规划师张益国表示,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高速发展将再次面临消纳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在源网协同、调节能力、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前布局、超前谋划,为下阶段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和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